摘要:白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对于男人来说,必不可少,据不完全统计,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大大小小几百个酒局场合,当然,对于老酒鬼来说,场合可能更多,酒是醉生梦死的东西,有了它的存在,人们烦恼的时候,才不会那么孤单,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可以喝酒...
白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对于男人来说,必不可少,据不完全统计,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大大小小几百个酒局场合,当然,对于老酒鬼来说,场合可能更多,酒是醉生梦死的东西,有了它的存在,人们烦恼的时候,才不会那么孤单,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可以喝酒,但不要酗酒,近几年随着网络购物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外国白酒,就好比俄罗斯的伏特加,法国的威士忌,满心欢喜地打开包装,但是结果却很失望,挑来挑去,还是本土白酒好喝。
就拿我老丈人来说,他喝了一辈子的白酒,什么纯粮酒、勾兑酒、散酒,样样都喝,喝完还能整一个“喝后感”,前几天我送了他一瓶伏特加,结果一口还没下肚,就被他吐了出来,这啥洋酒啊,这么难喝,我实在降服不了,你还是拿走吧,人们都说洋酒劲大,为什么老丈人还拒绝呢?俄罗斯的伏特加,和我国的白酒,到底有什么区别?
两样都是白酒,可能原料不同,导致了口味不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哪怕是喝了一辈子勾兑白酒的人,你让他喝纯粮酒,可能他也不习惯。
伏特加是前苏联时期的产物,刚开始叫的名字很随意,就叫“第21号餐桌酒”,后来还有面包酒和烧酒的称呼,直到20世纪以后,才被改名为伏特加,这是一种烈性酒,酒精浓度很高,售价也不贵,人民币只要七八十一瓶,打开就能闻到浓浓的酒精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酒精兑水呢,喝完伏特加之后,嘴巴中的酒气味,久久不能挥散,离别人老远,人家都能闻得到。
我们经常称俄罗斯人为战斗民族,他们喝酒就喜欢在冰天雪地里,配面包、火腿、熏肉,有的干脆直接喝,啥下酒菜都不用,大街随处可见这种酒鬼,伏特加更像是一种酒精香水味,没有中国白酒纯正的口感,和浑厚的醇香,人们对伏特加的评价,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以“呛”闻名。
俄罗斯的伏特加,名气比中国白酒要大,因为纯度高,酒精度数高,常被作为基酒调配,调配鸡尾酒等,甚至影响了不少国家的饮酒方式。
中国白酒,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四川泸州,都是白酒的集中发源地,中国的白酒千变万化,香型众多,有酱香型、凤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董香型、浓香型等,比较出名的企业,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凤酒、汾酒等, 香味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入口回味悠长。
中国有庞大的白酒市场,在我周边的朋友,几乎都会喝白酒,档次不要太高,百十元的就行,朋友、同事、亲戚、领导、长辈,没事就小聚几杯,在中国人的传统饭局上,白酒必不可少,尤其婚丧嫁娶的场合,少了白酒,索然无味,也缺少了一种氛围,变得没那么隆重了。
中国的白酒,让外国人琢磨不透,香型瞬息万变。
1、发酵方式不同
两种都是蒸馏酒,但最后的处理方式却不同,白酒的特色就在于发酵源,以曲制酒,祖先利用小麦、玉米酿酒,酒曲也就是微生物,它们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淀粉物质,再由发酵,转化成酒精,每一家酒厂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因此也造就了不同的香型,白酒有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
伏特加是利用大麦芽和小麦芽,进行糖化,为了得到更彻底的发酵,还会用加压的方式,将含有淀粉的土豆糊化,麦芽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杂味较少,香味比较统一,伏特加没有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的区分,只有纯度很高的酒精,后期需要勾兑蒸馏水,以达到适合饮用的度数。
2、酿造原料不同
白酒采用粮食,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糯米、红薯等,原料不同,酿出的白酒也不同,势必会影响口感和香味。
伏特加则采用玉米,土豆,因为在俄罗斯本土,玉米和土豆的产量最大,无法形成主流的香型,比较统一,伏特加几乎都是一个味,老百姓也都习惯了,偶尔也有其他粮食酿造的伏特加上市,但俄罗斯人早已不买账。
3、饮用的方式不同
中国白酒,绵柔醇厚,倒入酒盅之中,配上几盘下酒菜,边饮边吃,生活十分的惬意,一杯白酒,就能品出人生的酸甜苦辣,越是成熟的男人,越愿意贪恋几杯,人生就像一杯白酒,人生百味都有,除此之外,白酒还讲究,礼尚往来,敬酒、喝酒都有一套完整的酒桌礼仪,肯定不是坐那就傻喝,应该是连品带小酌,白酒大口喝那是酒蒙子。
伏特加白酒,因为纯洁的高酒精度,虽然可以干喝,但一般外地人降服不了,不适合单独饮用,在各个国家的酒吧中,调酒师会用伏特加作为基酒,来调配各种饮料,例如鸡尾酒,所以伏特加在白酒圈中,比中国白酒的知名度要高,影响了很多国家的饮酒方式,因此伏特加能卖遍全世界,白酒香型复杂,外国人琢磨不透,所以只能国人自己享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你把茅台、五粮液给俄罗斯人品尝,可能人家都不愿意再喝第二口,同样的道理,中国人对于伏特加,也是嗤之以鼻,能喝习惯的很少,部分人为了面子,也是在强撑着,喝习惯了中国白酒以后,再喝洋酒真的会吐,同样外国人也是这种感受。
所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就别再假装会刀叉了,不但蹩脚,还相当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