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2:45:55 | 浏览:1856
年前,有个朋友去芭提雅过春节,喝不惯洋酒的他,就满大街搜寻白酒。走过一家有一家的商店,货架上花花绿绿的各种酒,就是没有白酒。后来还是在一个华人经营的小店里,找到了2瓶二锅头。他说,在国内的时候,二锅头绝对是不喝的,但是那晚上喝着二锅头,就这火腿肠,感觉从未如此美妙过。
这两年,中国人有钱了,出去的多了,突然发现中国男人的挚爱——白酒,却没能走出去。是因为中国白酒企业在出口的功夫上做得太少了,还是因为外国人就喝不惯咱的味呢?
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少得可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生产国,年平均产量约占世界蒸馏酒总产量的30%。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消费国,消费量约占世界蒸馏酒总销量的28.5%。
然而,在国际蒸馏酒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欧洲的烈性酒:英国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俄罗斯的伏特加等等。
而在中国市场,欧洲烈性酒也获得了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份额也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反观中国的白酒企业,2009年至2016年,中国白酒外贸年平均增速在15%左右,看上去增速还可以,但因为基数太小,年出口量还是不足2万千升。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9月,中国白酒出口量是1.2万千升,出口额3.5亿美元,分别占白酒产量和销售额的0.12%和0.15%。
所以说,我们的白酒,大部分还是国内消费。
中国白酒一直未获国外主流消费者的认可
海关总署信息中心披露的分析报告显示,多年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八大名酒无一家在出口规模上占据榜首。2015年,名不见经传的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过五粮液,成为中国白酒出口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
而该企业生产的是一种广东米酒,可以直接饮用,但更多的是用于烹调。
虽然这两年白酒企业,尤其是品牌白酒企业,加大了出口力度,但由于基数小,整体出口量还是微不足道。
而且,更尴尬的是,我们的白酒还远远没有获得西方主流消费者的认可。白酒出口后,大多数还是国外生活和工作的华人在你消费。
中国白酒不如伏特加纯净?
长期以来,白酒不获西方主流人群认可,好多业内人士早就分析过,说是因为文化差异、消费者偏好,还有技术标准差异。
在蒸馏酒里面,中国的白酒浴俄罗斯的伏特加最为接近。这种酒已经卖到了全世界5大洲75个国家。由于工艺的不同,伏特加的酒体纯净、口感爽净,这使得伏特加成为一种百搭酒,可以与各种饮料调配饮用。在各种调制鸡尾酒的急救中,伏特加酒是最具有灵活性的。所以,各种狂欢、派对都少不了伏特加的存在。
那我们是不是要改工艺呢?可能并不是。
中国白酒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口味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就在于酒体中的不纯净,在于酿酒过程中的生物发酵。
我们要适应国外主流消费人群的口感吗?
曾经有一个节目,拿着一瓶二锅头,在英国的街头随机采访路人体验后的感觉,看看他们的表情都知道:糟透了。
还有人形容白酒的味道——“屎”,我都看不下去了,这是在侮辱我们的国粹,侮辱我们伟大的发明。
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说过,中国白酒之所以在国际上认知度比较低,原因在于西方对中国白酒缺乏了解。
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也曾说,中西方消费者在酒精度数和口味上存在差异。“过去中国人喝茅台都是53°的酒,但西方国家普遍喝40多度的酒,茅台要在西方国家打开市场就要适应西方人的口味。”
后来,茅台就有了出口茅台,据说长这样:
据说勾调工艺有些差异,口感稍有调整,很多人都反应,对比过出口和内销的茅台酒后发现,还是内销的好喝。
但是外国人喝到这样的茅台是什么感觉呢?我们无从得知。
然而,我想说的是,当初各种各样的洋酒、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普通老百姓对其口感也是不敢恭维的,但日久天长了,大家不仅适应了这种口感,还品出了文化、品出了档次,很多人还深深地爱上了那种味道。
包括可乐,这种饮料在国内原来是没有的。
其实,某些特定的产品,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我们要推广市场,并不一定要完全去讨好一众消费者,否则我们就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就失去了作为个性化存在的魅力。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中的一个大类,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定型代表,特点是香而不艳、低而不淡,幽雅细腻,回味绵长,空杯留香酒。近几年的酱香热,而且还炒作出来一个酱香核心产区。让消费者一直以为只在贵州和邻近的四川的赤水河流域有酱香型白酒。其实,酱
在白酒的酿造工艺中,酱香型白酒一直广受大众所喜爱。而因为酱香酒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找到一款极具性价比,在兼顾口感的同时,也能兼顾到价格的酱香型白酒,成为了很多人面对的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10款酱香型白酒排行,他
爱喝酒或者对白酒有了解的朋友应该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状:洋酒在中国酒界,甚至全球酒类市场大行其道,还深受80、90后的喜欢,反观中国白酒,虽然位列世界六大蒸馏酒之首,但是却只能在国内,自产自销,无法走向世界。今天,小编把格局打开,和各位酒友们
因个人工作变动,最近1个多月都没来得及和各位酒友分享文章了,很是想念大家,在此也向各位关心酒老夫子的朋友们说声抱歉,让大家久等了。这几天成都天气热爆了,温度狂飙,甚至超过了新疆吐鲁番,位居全国第一!在高温之下,酒老夫子的格局也打开了(PS:
中国白酒在西方主流消费者心中,几乎没有存在感。工艺差异?口感差异?标准不统一?原因可能很多。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是不是要因为提高出口,而去牺牲跟中华文明史一样悠久的伟大发明——白酒的独具中国魅力的口感,去讨好他们呢?年前,有个朋友去芭提雅
伏特加(vodka)是俄罗斯和波兰的国酒,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尽管伏特加已畅销世界各国,世界各产酒国也都生产伏特加,但就销量和产量来讲,俄罗斯为最。伏特加是以多种谷物(马铃薯、玉米)为原料,用重复蒸馏,除去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一类蒸馏酒,古代我国的大众酒类是黄酒,而到了现代逐渐就转变成了白酒。在上世纪的五届名酒评选中,共评出了上百款国家级名优酒。在这些名优酒中,有白酒、黄酒、啤酒、露酒、葡萄酒等多个种类,但是后来国家只对黄酒和白酒进行了保护。在第
2月6日,中国社科院钟宏武教授、责任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娅郦、研究员肖玮琪联合封面新闻公益研究所,通过全网搜索,分析了91个知名白酒(烈性酒)品牌的抗击疫情捐赠情况。以下是封面新闻公益研究所联合责任云研究院发布的首份白酒公益报告。一、45个白
尼克松曾在国宴上喝过一口茅台,结果被辣地说,这玩意应该当做飞机燃料。无独有偶,基辛格也曾开玩笑说,谁要是喝多了白酒,抽烟的时候一点说不定就炸了。因此,外国人对于白酒的态度显而易见,接受度并不高,反而他们却常常喝伏特加,而且是顿顿的往肚子里灌
提起茅台,它的名字在国内已经做到了家喻户晓,公司市值更是达到了24000亿元,为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万亿市值公司,它的知名度在国外却很一般,销售价格也比国内低不少。国内其他白酒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反观俄罗斯烈性白酒伏特加,它的
白酒,算得上是我国的“国粹”了。但在外国人看来,白酒却是一种比魔鬼椒还难以下咽的东西,一杯下肚之后,感觉肚子里好像有一团火,随时都要从嘴巴里喷发出来一样。很显然,外国人对白酒的接受度并不高,他们平日里最常喝的白酒便是伏特加,有人用来勾调鸡尾
这是一个很老的新闻,我却是最近才发现,是我无知了。没有想到“世界十大烈酒产区”的榜单中我国竟有6个上榜,真是要羡慕死人。新闻内容是这样的:2017年11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名酒价值论坛”上评选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包括
我看到很多人在说伏特加是白酒,问其原因就说因为从颜色来讲的话,是透明无色的,另外也是蒸馏酒所以认为伏特加是白酒。但其实伏特加并不是白酒,它只是西方烈酒。严格意义来说,白酒是属于中国独有的酒。那同样是蒸馏酒,且都是高度数的烈性酒。伏特加与中国
导语:伏特加也是白酒,为何它能火遍全球,中国白酒却只能在国内混?大家都知道,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传统酒精饮料,中国的白酒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两者都同属于蒸馏酒,简单来说都是白酒,不过论起知名度,伏特加酒显然要强于中国的白酒,在很多人看来,中
优质白酒的酿制,对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非常的注重。特别是我们古话会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这是第一步更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之后所有的基础,是白酒是否优质的关键。如果第一步都没有重视,而没有做好,那后面的一切都只能是还算凑合。对编辑而言,原料是白酒